篇文無講一個重點:傳統酒樓好靠晚飯同酒席賺錢,午市就算長爆多數僅能微利 / 維皮,但酒店近年搶走唔少相關生意。更大鑊係近年大公司的 annual dinner 同春茗都少左好多。而家傳統酒樓的酒席多數係政團的聯誼飯局,但通常集中幾間與政團關係密切的酒樓。然而相關飯局隨著政治大環境變化,拉票需求少左亦都縮減左。之前可以食到 "政治飯" 呢條水,最近立法會大樓既金鐘 "名都酒樓" 亦要摺埋。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 ... 00624.html
... 近年來,傳統酒樓與點心專門店在本港呈現此消彼長形勢,背後主要存在三大因素。首先關乎食客喜好變化,特別是年輕世代普遍不喜歡傳統酒樓的中式裝修風格及人多吵雜環境,他們尤其不習慣「搭枱」。相較之下,點心專門店的新式裝修及快捷服務節奏,顯然更加符合年輕顧客脾胃。
同時,很多點心專門店不受傳統規限,積極推出更多創新口味及fusion風格點心,為食客帶來新意,比起酒樓更具條件開拓年輕客源。
其次涉及人口結構變化,事關傳統酒樓以往通常是家族聚餐首選,一張大枱坐滿十幾廿人,非常熱鬧。但隨着本港社會出現「少子化」及「原子化家庭」趨勢,再加上近年「移民潮」影響,導致人多勢眾之大家族日益罕見。舉例說,一些家族原本有十多人,每月在酒樓「三代同堂」聚餐兩三次;但近年中生代帶着小孩移居海外,剩下老一輩留港,這難免令酒樓的客源及生意驟降。更甚者,部分獨自留港的長者,可能已沒心情再去飲茶,實在頗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