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x.com/KELMAND1/status/1965970124114198918文斗之后必然是武斗 - 从查理·柯克遇袭看美国政治的走向
特朗普的政治盟友、保守派代表人物查理·柯克遭枪击身亡。这一事件再次印证了一个历史规律:
当政治斗争长期停留在文斗层面而无法取得定局时,武斗往往会不可避免地登场。美国政治近些年的极化趋势日益加剧。保守派与自由派在媒体、社交平台、学术界、司法体系中展开了激烈的“文斗”:互相攻击、相互封杀、全方位的舆论对抗。然而,这种文斗并未使一方取得压倒性优势,反而导致分裂更深、敌意更重。
当言辞再也不能化解矛盾,当各自的支持者在语言中完成了“敌人”的建构,下一步便是诉诸枪支和暴力。柯克的死正是这一逻辑的极端体现。
美国的体制特点加速了文斗向武斗的转化:
在政治敌意高度浓缩的情况下,枪支成为最便捷的“政治工具”。
民众在媒体和政客的挑动下,早已不再把对方视为“政敌”,而是“生死仇敌”。
两党政治陷入长期僵持,没有有效机制化解矛盾,只能任由冲突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枪击政治人物并非偶然,而是“文斗走到极限”后几乎必然的产物。
查理·柯克的遇害事件,是美国社会从文斗走向武斗的一个节点,也是对世界的一次警示。文斗只能动员、制造敌意,而无法解决根本矛盾。当社会无法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时,文斗的逻辑必然导向武斗。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当代政治极化背景下,枪口的出现,正是话语失败的延续。
柯克之死,不只是个案,而是美国政治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